首页

免费看黄金调教女王

时间:2025-05-25 20:34:07 作者:马来西亚百年华小“饮水思源” 浏览量:85219

  中新网吉隆坡5月25日电 (记者 陈悦)23日,在今年迎来百年庆典的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华女校举行“饮水思源”石碑揭幕仪式。该校董事长张泽链感慨,一块石碑寄托该校百年校史、象征该校对华文教育的坚持。

  创立于1925年的吉隆坡中华女校已有百年历史,目前是男女合校的小学。雪隆福建会馆会长陈炳钟介绍,当时,雪兰莪福建会馆和在地闽籍先贤感受到女子也有受教育需求,毅然创立中华女学校,初期专招女生。

  “三迁校舍”颇能体现中华女校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历程。陈炳钟介绍,学校初创时,借来两间商铺作为校舍,后来,学校又先后迁至福建会馆、永春会馆,直到1966年方迁入现址,结束“颠沛流离的日子”。

中华女校“饮水思源”纪念石碑揭幕。 记者 陈悦 摄

  在陈炳钟看来,在学校迁入现址前,华社积极为学校提供场所,体现马来西亚华社和闽籍先贤对华文教育的投入和重视。

  中华女校校长陈思霖说,中华女校的成长,还离不开一代代华文教育工作者的投入,该校就曾有“校长掌校又掌车”的动人故事:60年代迁入现址后,中华女校办校条件依然颇为艰辛。为了节省经费,当时的校长郑智鸾每天凌晨5点就随校车接学生,其余教职员也轮值跟车。

  1935年从中国来到马来西亚,在当地华校服务逾35年的郑智鸾曾撰文回忆称,当时的校址还属于偏僻乡区,“家长看到我一早在车内也安心”。郑校长还回忆,那时,适龄儿童登记入学期间,中华女校老师全体出发,按户到各处访问家庭争取新生,入夜才归。

  经过百年传承,在华社的大力支持和华文教育工作者努力下,中华女校如今已是马来西亚知名华文小学,占地超过3.8英亩,学生超过800人,校园设施完善。漫步在校园内,可以看到丹斯里林添良楼、拿督陈良民楼、丹斯里刘景成礼堂,以至中华女校综合礼堂(张泽链、刘明渊、欧阳云霞捐献),这些名字记录了华社知名人士对学校的贡献。

  陈思霖说,发展华文教育和传承中华文化是学校至今坚持的理念,学校长年坚持中秋节活动、新春庙会、书法挥毫比赛、敬茶感恩父母与师长等文化活动,举办内容丰富的中华文化才艺班,让在校的各族学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打下中华文化的基础。

  张泽链也告诉记者,自己是英文学校毕业,早年不谙中文,但加入学校理事会多年后,如今已能熟练使用中文交流和演讲。在他看来,随着马中经贸交流日益活跃,越来越多马来西亚民众重视中文教育,华文教育和中华女校一定会有更好发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南三亚迎盛会 运动会氛围渐浓

2024年1月27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第六督导组对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某地下铁矿督导检查时,发现该矿未按规定落实领导带班入井制度,未建立井下劳动定员管理制度,且存在矿井南区-50m中段电机车架线部分地段采用铁线捆绑固定、5号穿里多处横拉线和瓷瓶损坏等事故隐患。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领导带班下井及监督检查暂行规定》等法律规章,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应急管理局对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罚款11万元。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如何规范引导社会讲解服务?去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博物馆讲解服务工作水平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博物馆应探索申请备案、培训考核、持证上岗等机制,将信用良好的社会讲解个人或团体列入“白名单”统一管理;应重点加强社会讲解内容审核把关,通过提前报备、检查巡查、社会监督、网络监测等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歪曲史实、戏说历史、扰乱秩序等行为,纳入“黑名单”重点监测和管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海地武装团体儿童兵人数一年间增加70%

秘鲁3000多万国民中,有华人血统的约占到十分之一。很多华裔在秘鲁的发展非常成功,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中秘经贸往来的同时,也出过该国的部长以及部长会议主席等重要职务,很好地融入到了当地主流社会。记者在秘鲁期间,秘鲁《秘华商报》社长邓振棠特地邀请记者一行去国会参访,与秘鲁国会议员兼秘中协会友好联盟主席路易斯·科尔德罗·杨·戴座谈交流,并听取国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秘鲁国会的历史及与中国友好交往的故事。

沈阳文旅面向全市17万名高校新生推出免费游景区活动

近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澳门,与澳门社会各界人士展开交流。其间,全国政协常委、美高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何超琼接受等访问,重点介绍澳门在文化、旅游、对外交流等方面的优势及发展潜力等。何超琼表示,文旅是澳门的“金名片”,推广这张“金名片”需要一些好的抓手,让澳门文旅更生活化、IP化。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开幕

8月底以来,受台风“苏拉”“海葵”及其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广东省财政厅表示,该厅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密切关注灾情动态,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统筹安排中央和省级资金全力保障全省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